焊接修复时要注意些什么
发布时间:2019-09-19
焊接修复中常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(1)修复焊接的工作环境要求
修复焊接的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0℃,自然通风情况良好;采用气体保护焊时,风速不大于2m/s,其他焊接方法风速不大于8m/s。焊接修复环境应具有较好的可视条件,必要时可以使用辅助光源照明。野外焊接修复现场应搭建简易工棚,避免露天作业,避免在雨天或潮湿条件下焊接作业。
(2)修复件做好标记
在修复施工现场,应根据返修工艺规程核对被修复工件的名称及编号,检查焊接缺陷的清理、坡口制备、焊接设备,焊接材料(型号、烘干)、预热温度、焊接工艺参数等。修复焊接采用多种焊接方法时,要明确每种焊接方法、焊接材料的应用区域,根据打底层、填充层、盖面层、封底层的不同要求和特点,确定对应的焊接次序和焊缝厚度。
(3)预热
需要预热的修复焊接应尽量连续进行。根据焊件实际情况,采用氧-乙炔或氧-丙烷火焰对被焊件进行预热或局部区域补充性加热,检查预热温度,并在焊接修复过程中经常检查修复区域的焊道间温度。预热温度高或散热面积较大时,可采用保温材料覆盖焊件非焊接区。若焊件温度低于规定的预热温度下限时,应停止修复焊接作业,重新加热。
(4)工装及工艺措施
对于焊接结构拘束度大,易产生焊接残余应力或修复焊接要求控制变形时,可采用以下措施:采用对称焊接或使工件转动焊接;控制焊接热输入,采用适当的焊接电流、焊接速度、运条方式,进行多层多道焊;控制焊接顺序,减小母材热输入;及时对修复焊道进行锤击(消除应力),保持一定的锤击密度;采用分段退焊或跳焊的工艺措施。
(5)缓冷及后热处理
对于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材质和拘束度大的焊接修复件,焊接后应缓冷处理(保温材料覆盖)或立即进行后热处理,即修复焊接完成后,立刻将被焊接件加热到250~350℃,并保温2~3h,然后缓冷至室温,用于降低焊缝及近缝区金属的含氢量。应指出,后热处理不能代替焊后热处理,这是两个概念。